在檢查出孩子有斜弱視后,有些家長卻不太愿意讓孩子過早戴眼鏡。但是,斜弱視是一種視覺神經的發育不良,人的視覺神經發育關鍵期是3~5歲,這就決定了斜弱視要越早越好。從理論上講,8歲兒童的視力及各種視覺功能可以達到成人水平,而通過視力表檢查,常發現3歲以上兒童就基本可以達到,也就是說3歲以上兒童如果發現有屈光不正并影響視力,就應當及早驗光配鏡、進行矯正,切勿因為誤解,貽誤了矯正的黃金時期。
家長們錯誤地認為小孩子戴眼鏡會影響其發育,于是就讓孩子不堅持戴眼鏡。其實對于弱視兒童而言,配好的眼鏡要堅持戴,戴鏡本身就是一種矯正,時摘時戴反而會影響矯正效果。有些家長擅自鼓勵孩子在做訓練時少戴或不戴眼鏡,結果在復查時發現小孩視力無明顯提高,經追問才查明問題原因就在于此,白自浪費了寶貴的矯正時機。
對于因近視、遠視及散光等屈光不正引起的斜弱視,應進行正確的醫學驗光,配鏡矯正視力。不少因屈光不正引起的斜弱視者戴鏡半年左右就可以看到改善的效果,斜弱視程度降低,視力明顯提高。但此時部分家長卻錯誤地理解為“配完眼鏡就好了”或由于工作忙等原因,未及時更換小孩眼鏡的度數,導致矯正效果不佳,所以戴鏡后每隔半年就要驗光一回,根據屈光度數的變化情況,及時調整眼鏡度數。
這也是家長經常犯的錯誤之一。弱視全都矯正的標準是雙眼視力均達0.9以上、具備良好的雙眼視覺和立體視覺功能、隨訪3年無視力倒退者。要同時具備以上3點才可以算作弱視全部矯正。很多家長甚至一些非專業驗光人員和驗配機構,在孩子視力提高到水平后,沒有加做雙眼視和立體視功能訓練,就過早停止了戴鏡和訓練,可謂功虧一簣,致使視力又會下降,斜弱視再發。斜弱視是一種發育性視覺障礙,家長應充分了解其矯正過程是緩慢的,視力提高也是逐步的,不能操之過急,要有耐心和恒心。早期診斷和耐心矯正,是矯正斜弱視的重要因素。另外,一副適合孩子的眼鏡,會讓孩子在矯正過程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斜弱視配鏡主要有3種方法:全矯配鏡法、視力矯正配鏡法,低矯正配鏡法,有經驗的驗配師會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斜弱視的配鏡技術要求較高,眼鏡屈光度、瞳距瞳高的測量,眼鏡的加工和整形等等都是要求科學合理,量身定做的,所以要選專業的斜弱視眼鏡配鏡機構,做到正確“配”鏡和“佩”鏡,讓孩子盡快擺脫斜弱視的困擾,恢復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