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東西的時候喜歡瞇眼,千萬不要簡單認為這是近視,事實上,這很可能是弱視的征兆。許多孩子的弱視被輕易認為是近視,往往錯過了的大好時間。
斜弱視的定義
斜視:指兩眼不能同時注視目標。屬眼外肌疾病,可分為共同性斜視和麻痹性斜視兩大類。共同性斜視以眼位偏向顳側、眼球無運動障礙、無復視為主要臨床特征;麻痹性斜視則有眼球運動受限、復視,并伴眩暈、惡心、步態不穩等全身癥狀。
弱視:眼球無明顯器質性病變,而單眼或雙眼矯正視力仍達不到0.8者稱為弱視。目前,我國弱視標準為矯正視力≤0.8或兩眼視力差≥2行。弱視是一種嚴重危害兒童視功能的眼病,如不及時可引起弱視加重,甚至致盲。
弱視兒童中常患的是斜視性弱視,半數以上的斜視與弱視往往“形影不離”。為什么兒童斜視常伴有弱視呢?從癥狀上看,斜視是眼位異常,弱視是視力異常。兩者的關系如馬車上的兩個輪子,屈光不正則像車軸,串聯斜視和弱視的兩個車輪。正因為斜視發生后造成雙眼視軸不平衡,雙眼黃斑發育也不對稱,因而引起了復視和混淆視,這樣大腦皮層在處理這種不適感覺時,就壓制了由斜視眼傳出的視覺信號。
由于長期使用一眼注視,將不可避免地導致視力下降或發育停頓而形成弱視。
如果斜視不,會造成雙眼視功能喪失,引起孩子弱視,重度弱視可以發展到眼睛幾乎看不到東西,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
1、怕光。
2、患者自述看不清楚,視物瞇眼。
3、看東西距離太近。
4、有只眼睛偶爾或經常向內或向外偏轉。
5、每次需要用眼時,例如看電視,頭會出現向某一方向偏轉、傾斜,或下巴壓低、抬高等不良姿勢。
6、有重影現象,一物看成兩物。
7、閱讀時常看錯行,或看書寫字時會有相反或倒置的現象。
8、眼手協調能力較差,且易碰撞或跌倒。
9、眼外觀異常。例如眼瞼下垂、黑眼球有白斑、兩眼大小不一、瞳孔大小或形狀不一。
10、眼睛的活動不。如出現奇怪的跳動,這很可能是一種眼球震顫,容易造成視力不良。
檢驗孩子是否患有斜弱視的方法
1、視力表:孩子3~5歲還未達到0.5;6歲時還未達到0.7。
2、異常行為觀察法:用一些簡單的方法尋找苗頭,如觀察醒目物品能不能及時發現;看電視時是不是湊得很近;看物體的時候,是不是眼球能來回轉動或震動;走路是不是常跌倒,老拿不到東西。
單眼遮蓋實驗法:遮住一只眼,讓孩子單眼注視物體,若孩子撕抓遮蓋物,那就表示為遮蓋的一只眼,可能視力很差。
家長發現孩子經常“對眼”(俗稱:斗雞眼),與旋轉式玩具是沒有關系的。孩子發生“對眼”的這種情況,特別是尚在搖籃上的幼兒出現“對眼”情況,應該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盡快帶孩子到正規醫院眼科檢查,確診是否真的患上了眼睛內斜視(對眼)。
在門診工作中,經常見到一些焦急的家長帶著“對眼”的孩子來就醫,檢查之后才發現孩子是“假性斜視”。家長疑惑了,只聽說過“假性近視”,還真沒有聽說過“假性斜視”!
其實,“對眼”也有真假性之分,一些嬰幼兒由于面部輪廓尚未發育完,出現鼻梁扁平(俗稱:塌鼻子),雙眼之間距離較寬,嚴重的還有倒睫毛等。具有這些面容特征的嬰幼兒,大多伴有“內眥贅皮”的體征,即與兒童相比,雙眼的內側靠近鼻根部,各多出一半月形皮皺,導致內側眼球鞏膜(白眼球)暴露較少,使旁人容易產生雙眼的角膜(黑眼球)靠得很近的錯覺,尤其是孩子向側面注視時,一只眼的角膜會被“內眥贅皮”遮蓋,看起來更像“對眼”。這種“對眼”就是“假性斜視”。
如果是“假性斜視”的孩子,只需用手指將孩子鼻梁旁的皮膚輕輕地對稱捏起,使被遮蓋的雙眼內側鞏膜(白眼球)暴露出來,會發現,孩子的“對眼”立即就消失了。不太嚴重的“內眥贅皮”隨著年齡的增長,鼻梁骨逐步發育變高,撐起雙眼內側的多余皮膚,“假對眼”癥狀也就自然消失了。
還有一個很簡單的辦法,可以幫助家長判斷孩子“對眼”的真假:在距離孩子雙眼一米左右,用光線較柔和的手電筒,水平照向孩子的鼻根部位,如果是“假性斜視”,電筒光投射在雙眼上的光點應該都位于角膜瞳孔區的中部。如果一個光點在角膜瞳孔區的中部,另外一個光點向上下、或向左右偏離了瞳孔區的中部,則說明孩子患有垂直或水平方向的“真性斜視”,應立即帶孩子到醫院就醫。
七
斜弱視的診治
弱視的關鍵是早期發現、早期,越早治果越好。3歲前屬關鍵期,6歲前屬成型期,9歲前尚屬可塑期,12歲時視覺發育接近成熟,弱視治果較差。而6歲前是視覺發育的敏感期,也是弱視的大好時機。斜弱視事關孩子一生,過程緩慢,家長須有耐心、恒心和信心。
同時,因孩子年齡小,好動,家長應該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護眼習慣。如果需要,家長可以告之老師孩子存在的情況,以避免其他同學嘲笑,不讓孩子產生自卑或者抗拒的心理,樂觀配合醫生。
弱視配鏡不能一概而論,在配鏡前一定要對弱視情況進行區分,對癥下藥。在伴外斜視的弱視的情況下,學齡前兒童,如遠視度+2.50D,且對視力影響不大,可暫不配鏡。超過+ 2.50D時應獲得矯正后視力較低度數處方,但一般減少不超過1/3。如果屈光不正為近視性,按散瞳驗光結果給鏡。
無斜視的弱視患兒按驗光結果,以矯正視力上限為原則,根據屈光狀態、視力、年齡、給予配鏡處方。在試鏡基礎上,在獲得好視力的鏡片中進行篩選,遠視眼中可選其中較高屈光度鏡片,近視眼選較低屈光底鏡片。
假如是伴內斜視的弱視,配鏡要給予足度鏡矯正,配鏡后要定期復查視力,每半年至1年重新散瞳驗光1次。調節性內斜視在維持眼位正、視力好的情況下酌情減低球鏡片,通常1年減少1D;部分調節性內斜視或非調節性內斜視再次驗光時應適當減少遠視度數,避免出現調節麻痹。
在帶有散光弱視的情況下,原則上不予增減,按實際結果處方。對高度遠視散光與近視散光,可酌情減量。應半年至1年驗光1次,根據屈光狀況、斜視度及矯正視力情況的變化而變換眼鏡度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