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個,你是不是不淡定了?
一提到“充電5分鐘,通話2小時”的手機,我們可能會笑得合不攏嘴;而一提到“術前檢查2小時,手術5分鐘”的近視手術,我們都會一臉茫然加迷惑。
很多想要摘鏡的朋友去醫院之前,都會對醫生的提醒感到吃驚,“請您預留充足的時間早點來院,因為術前檢查大約要2個小時哦……”
為什么對比之下,術前檢查時間如此長?
國家發布的關于近視手術的標準中,對于檢查項目有明確的要求,要求術前檢查應做裸眼遠近視力、主客觀驗光、矯正視力、眼位、裂隙燈眼前節檢查等項目,并建議有條件的話可做瞳孔直徑測量(包括暗光下瞳孔直徑)、淚液功能檢查等其他9項,總共規定了近20項的術前檢查。
為什么國家標準對近視手術術前檢查項目的規定如此之多?這一切都是為了保障手術的規范性,目的就是嚴格排除手術禁忌癥,并保障術后的效果。
舉個簡單的例子,有2位近視患者,術前檢查前一個做了瞳孔直徑測量(包括暗光下瞳孔直徑)、后一個未做,兩人選擇了全都相同的激光近視手術方式,不同的是,結合前一個人的瞳孔直徑個性化地設定了手術切削區域。術后兩人恢復到了相同的視力1.0,不同的是,后一個人感覺晚上天黑以后的視力不如白天好,尤其是晚上開車的時候更明顯,車燈或路燈周圍會出現明顯的光環甚至有眩光產生,嚴重影響了夜間的駕駛,而另一個則沒有這種感覺。為什么?
原因就是兩人夜晚狀態下瞳孔大小的不同所造成的。成人瞳孔直徑一般為2.5~4mm,而瞳孔的大小是隨著光線的強弱而改變的,同一個人在光線強的地方,瞳孔就變小,在較暗的地方瞳孔會變大。如果想保障手術后的良好效果,則激光近視手術切削區域就要能夠覆蓋瞳孔的區域,即暗光下瞳孔區域。
對于前一個人來說,根據術前瞳孔直徑測量(包括暗光下瞳孔直徑)的檢查數據采用個性化的手術設計,設定的手術光學區剛好覆蓋瞳孔直徑,因此以保了夜間良好的視力。
而對于后一個人,因為未做術前瞳孔直徑測量,采用大眾化的手術光學區設定,使得手術光學區未覆蓋全部的瞳孔區域,造成物體反射的一部分光線并沒有經過手術切削的區域而進入了眼內,而這部分光線對于經過手術切削區域的光線產生了干擾,因此導致了夜晚視力下降,尤其是光暈或者眩光的產生。
因此,各項的術前檢查是保障術后良好效果的基礎,檢查項目雖然多了點、時間雖然長了些,但是相對于自身今后幾十年能夠擁有的良好視力相比,這一切還是非常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