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是希望能解決生活中遇到各類健康問題。想要用中醫看好病,首先就是要能夠正確辨別疾病性質。八綱辨證(陰、陽、表、里、寒、熱、虛、實)是基本的辨證方法,如何掌握辨別寒、熱、虛、實的方法?我們用兩個表格解決這個問題。
一、虛實虛實是辨別邪正盛衰的兩個綱領,主要反映病變過程中人體正氣的強弱和致病邪氣的盛衰。實主要指邪氣盛實,虛主要指正氣不足,所以實與虛是用以概括和辨別邪正盛衰的兩個綱領。
由于邪正斗爭是疾病過程中的根本矛盾,陰陽盛衰及其所形成的寒熱證候,亦存在著虛實之分,所以分析疾病過程中邪正的虛實關系,是辨證的基本要求,因而《素問·調經論》有“百病之生,皆有虛實”之說。通過虛實辨證,可以了解病體的邪正盛衰,為提供依據。實證宜攻,虛證宜補,虛實辯證正確,攻補方能適宜,才能免犯虛虛實實之誤。
1.虛證指正氣虧虛而邪氣不著,表現為以不足、松弛、衰退為特征的各種證候。
【臨床表現】各種虛證的表現較不一致,各臟腑虛證的表現更是各不相同,所以很難用幾個癥狀來概括。
教材認為“臨床一般以久病、勢緩者多虛證,耗損過多者多虛證,體質素弱者多虛證”,筆者認為此說法過于籠統,不能作為重要的證據。應以“脈虛(脈重按無力)”等作為虛證的主要診斷依據。
筆者認為,虛證具體分為:虛寒(即陽虛)虛熱(即陰虛)、氣虛、血虛、津虛。2.實證以邪氣盛、正氣不虛為基本病理,以有余、亢盛、停聚為主要特征。
【臨床表現】由于感邪性質的差異,致病的病理因素的不同,以及病邪侵襲、停積部位的差別,因而證候表現各不相同,所以很難以某幾個癥狀作為實證的代表。
教材認為“臨床一般是新起、暴病多實證,病情急劇者多實證,體質壯實者多實證”,筆者認為此說法過于籠統,不足為憑。應以“脈實(脈重按有力)”等作為實證的主要診斷依據。
【證候分析】實證范圍較為廣泛,臨床表現十分復雜。實證具體分為:實寒、實熱、氣滯、血瘀、水濕痰飲、食積。
惡寒(及畏寒)、發熱與八綱辨證的寒證、熱證,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二者不能混同。惡寒、發熱只是疾病的現象,疾病所表現的寒熱征象可有真假之別,而寒證、熱證則是對疾病本質所作的判斷。
1.寒證指感受寒邪,或陽虛陰盛,導致機體功能活動衰退所表現的具有冷、涼特點的證候。
由于陰盛可表現為寒的證候,陽虛亦可表現為寒的證候,故寒證有實寒證、虛寒證之分。
【臨床表現】常見惡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踡臥,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長,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潤,脈緊或遲等。
【證候分析】因感受寒邪,或過服生冷寒涼所致,起病急驟,體質壯實者,多為實寒證。
因內傷久病,陽氣內虛而陰寒偏勝者,多為虛寒證。
寒邪襲于表,多為表寒證;寒邪客于臟腑,或因陽虛陰盛所致者,多為里寒證。
2.熱證指感受熱邪,或臟腑陽氣亢盛,或陰虛陽亢,導致機體功能活動亢進所表現的具有溫、熱特點的證候。
由于陽盛可表現為熱的證候,陰虛亦可表現為熱的證候,故熱證有實熱證、虛熱證之分。
【臨床表現】常見發熱,惡熱喜冷,口渴欲飲,面赤,煩躁不寧,痰、涕黃稠,小便短黃,大便干結,舌紅,苔黃燥少津,脈數等。
【證候分析】因外感火熱陽邪,或過服辛辣溫熱之品,或體內陽熱之氣過盛所致,病勢急驟,形體壯實者,多為實熱證。
因內傷久病,陰液耗損而陽氣偏亢者,多為虛熱證。
風熱之邪襲于表,多為表熱證;熱邪盛于臟腑,或因陰虛陽亢所致者,多為里熱證。
3.寒熱證鑒別要點寒證與熱證,是機體陰陽偏盛偏衰的反映,是疾病性質的主要體現,故應對疾病的全部表現進行綜合觀察,尤其是惡寒發熱、對寒熱的喜惡、口渴與否、面色的赤白、四肢的溫涼、二便、舌象、脈象等,是辨別寒證與熱證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