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角膜移植手術正在我國各地區逐步推廣,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此項手術成為了由于角膜疾病而致盲人群復明的重要手段之一。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這項手術,那么角膜移植的流程是怎樣的?患者要如何申請角膜移植手術呢?
角膜移植申請流程
患者首先要找眼科醫生,看適不適合做角膜移植,然后眼庫會根據病人的“輕重緩急”來安排,比如圓錐角膜、角膜白斑的病人可以等一段時間,不一定非要立即做手術;但一些人角膜穿孔的,須要馬上做手術。所以角膜移植如果按照先來后到的順序來排,顯然會耽誤很多患者的病情。因此眼庫會根據先后順序、輕重緩急的原則來安排角膜移植的順序。具體來說順序如下:
1、進行角膜移植術前檢查,確認是否符合角膜移植手術條件;
2、符合手術條件者,院方為患者在眼庫登記填寫眼角膜需求信息并登記報名,等待角膜供體;
3、隨時做好接受角膜移植手術準備,回家等候手術通知;
4、眼庫獲得角膜供體后,按照順序通知角膜移植患者手術;
5、角膜移植患者或家屬接到通知后,及時辦理入院手續,立即進行術前準備;
6、接受角膜移植手術。
角膜移植過程概述
首先,將捐獻者之眼球,于死后一至數小內摘除(不可超過十二小時),所使用之器械及手術過程均需無菌。捐獻者角膜,除前述某些情形是不適合拿來做移植者外,一般健康的角膜,在手術前,可用特殊儀器測量角膜內皮細胞的數目。一般而言,每立方毫米之內皮細胞數目須大于二千個以上才可。隨著儀器及技術之進步,對移植瓣之處理已改進很多。至于接受移植者而言,若角膜病灶無表層血管浸潤或僅有少許者,其手術率可達百分之九十。若有深層血管浸潤、或合并有青光眼者,率減至百分之六十。若角膜病灶因灼傷的血管浸潤,或合并嚴重的角膜炎,其率只有百分之三十。所以做角膜移植術前,須仔細檢查捐獻者以及接受者雙方眼角膜之情況,做為手術結果之預估。
角膜移植適應癥
嚴重角膜感染、外傷、損害、或瘢痕形成
光線不能通過角膜,這時常常需二次行晶體摘除術以及感染和角膜的遺傳性疾病。
手術切口
角膜是覆蓋在有色的虹膜和瞳孔上的透明層。角膜移植術在局麻下進行,患者意識清醒,但是喪失痛覺。沿角膜外緣做切口。切除損傷的角膜后,將要移植的角膜縫到適當位置。角膜移植術的率較高,被移植的角膜的生存期也是相當長的。
角膜移植手術僅僅是角膜移植的一部分,術后的處理和自我保健對角膜移植也起到很重要作用。角膜移植術后約1~2周可出院,因角膜移植術的免疫排斥反應問題是導致術后失敗的主要原因,故病人出院后還需繼續用藥。一般術后局部滴用皮質類固醇眼藥水或環胞霉素A等,需三個月;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等免疫藥物需一個月,部分受體角膜條件差的病人用藥時間更長。由于這些藥物的副作用較多,用藥時間、方法和劑量要嚴重按醫囑執行,不能隨意加減,更不能隨意停藥,以防激素反跳等不良反應。病人要按時復診,尤其是出院早期應每周一回;若病情無特殊,一個月后可每月1次,待角膜縫線拆除后,每3個月復查一回,如有特殊情況需隨時復診。穿透性角膜移植的縫線一般于術后6月-12月;板層角膜移植一般于術后3月—6月,但具體時間復查時由醫生確定。